【思想引领】辅导员说: 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,做新时代“勇于破圈”的辅导员

发布时间:2024-04-11 作者: 审核: 发布:赵延升 浏览次数:10

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;育人之本,莫如铸魂。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,关乎国家前途命运。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与青年大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群体,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重任,更肩负着塑造灵魂、培育新人的使命。在学习型社会建设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,辅导员应当秉持勤学笃行、求是创新的精神主动“破圈”。

一、看见变化,突破“舒适圈”

辅导员的“舒适圈”通常指熟悉且能够轻松应对的工作环境、工作内容和人际关系,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、相对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或思维模式。在这个圈子里,辅导员往往感到自信、舒适,并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。然而,从“乌卡时代(VUCA)”进入“巴尼时代(BANI)”,大学生在思想观念、思维方式、个性特征、行为偏好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。同时,随着弹性学分制、生活社区化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,也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由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。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特征,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,如何把握育人的时代要求,如何在复杂的时代环境下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等等,这些问题迫使高校辅导员要走出舒适圈,在不断学习与革新中寻求答案。

“要在任何一个领域走得更远、更久,都需要吃苦的精神、敢闯敢拼的勇气。”为此,辅导员应当坚定职业理想,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价值感;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趋势,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角色,结合时代要求,以更加开放、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工作;尝试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,包括学生反馈、同事评价、上级指导等,以获取更全面的角色认知;主动寻求突破的途径和方法,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,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更大的力量。

二、勤学不辍,走进“学习圈”

辅导员的“学习圈”是通过不断学习、实践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。在这个圈子里,辅导员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,不断吸收新知识、新技能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、学习型大国。教育者先受教育是为人师表的应有之义,辅导员作为学习型社会的社会个体,既是学习型高校、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参与者,也通过教育学生、管理学生、服务学生和带动他人投身学习型社会建设。因此,辅导员应主动走进“学习圈”,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,向专业化、职业化、专家化的方向发展。

教育部43号令明确了辅导员的主责主业,这为辅导员不断增强职业能力素养提供了遵循,指明了方向。首先,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,熟练掌握党和国家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、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,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问题时,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,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其次,拓宽专业知识面与跨学科学习,认真学习了解分管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、专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以便增进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,掌握教育学、心理学、管理学、法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,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此外,积极开展科学理论研究,结合自身工作实际,深入挖掘学生思想动态、学习特点、成长需求等,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。

三、笃行实践,拥抱“恐惧圈”

辅导员的“恐惧圈”通常指面对未知、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产生的恐惧和焦虑状态,在这个圈子里,辅导员往往会感到不安、迷茫甚至想要放弃学习和改变的努力。为了突破这个圈层,辅导员需要通过笃行实践来增强自信、提升能力,让这些恐惧转化为推动成长的强大动力。

正视恐惧,理性分析。辅导员需要明确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具体挑战,通过深入分析恐惧的根源,如学生管理的复杂性、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、个人能力的局限性等,提高个人认知,为接下来的实践行动奠定基础。提升专业技能,提高应对信心。积极参加培训、阅读专业书籍、参与学术交流等,珍惜学校提供的“加油站”和“百宝箱”,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、辅导员名师工作室、人文社科(辅导员专项)、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等都是能很好的赋能路径。深入学生一线,增强实践能力。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策划、组织和实施,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、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。同时,通过与学生深入交流,精准掌握他们的需求和困惑,从而能以更加从容的姿态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情况。拓展人际关系,凝聚集体智慧。与其他辅导员、专业课教师、学校管理人员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作关系,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。

四、求是创新,奔向“成长圈”

辅导员的“成长圈”是通过不断挑战自己、克服困难和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。在这个圈子里,辅导员能够不断成长、进步并取得职业上的成功。在高校内涵式发展中,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教育、管理与服务的执行者,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者。

在这样的背景下,辅导员必须求新求变,在学习中实践,在实践中学习。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下,创新育人路径,提升育人效果,充分利用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服务中心,有效整合各类资源。提升数字素养,融合互联网新技术,善于在互联网环境中开展积极向上、理性平和、健康干净的教育教学活动。通过打造具有特色的工作品牌和项目,提升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,在落实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中,为高校内涵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近年来,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,不断优化顶层制度设计,辅导员要利用好相关政策,把握机会,以扎实的理论基础、丰富的知识储备、过硬的育人本领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责任使命,有效提升育人效能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职涯发展积蓄能量。